比拼創新 科技強企 | 江投集團科技創新項目擂臺賽圓滿落幕
9月29日上午,江投集團“智匯江投創新未來”科技創新項目擂臺賽在九江二橋舉行,來自路橋板塊的7個項目同臺競技,進行終極角逐。
本次擂臺賽由江投集團工會和科技管理部主辦,江投路橋工會協辦,九江二橋承辦,同濟建管、中鼎國際、新高焦化三家企業支持。
江投集團黨委副書記劉鋼,黨委委員、工會主席曹鴻霞現場參會,江投集團科技管理部、工會辦負責人、各所屬企業科技管理分管領導、工會主席,路橋板塊企業主要負責人和有關代表參加擂臺賽。

大賽自啟動以來,集團工會和科技管理部高度重視,路橋板塊企業踴躍報名,共征集了28件作品,涉及技術人員260余人,約占路橋板塊人數40%。經過第一輪評審,7件作品脫穎而出,進入決賽角逐最終名次。
曹鴻霞致開幕辭,她指出,舉辦此次擂臺賽既是集團大力弘揚勞模精神、勞動精神、工匠精神的具體舉措,也是推動職工積極參與技術革新、技術協作、發明創造和開展“小發明、小創造、小革新、小設計、小建議”等創新活動的現實需要。此次競賽活動以“科技創新”為主題,既是一次研究方法的新探索、競賽模式的新實踐,也是集團高質量發展的新要求。在今后的工作中,希望各企業攜起手來,共同推進科學創新工作,用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激發企業創新創業激情,在競賽中鍛煉和培養更多優秀人才,為推動集團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力量。








擂臺賽現場精彩紛呈,每位參賽選手都做了充足的準備,流暢自如的表達和干貨滿滿的講解讓人聽得十分過癮。決賽中,選手帶來的7項目主動對標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“四個面向”要求。既有面向科技前沿,九江一橋加固改造關鍵技術項目被推薦參加省科技進步二等獎,填補了公鐵兩用橋加固改造關鍵技術空白;也有面向經濟主戰場,瑞尋就地熱再生、夾克法都是具體施工過程中創新技術應用,省時省工省力,節約費用可觀;既有面向自身發展的重大需求,康大運維管理平臺、九二收費與稽核系統、路橋云辦公集成系統,都是積極適應智慧交通趨勢而主動求變的項目;也有面向關愛就在身邊的職工健康,資溪高速智能收費機器人項目,既適應智慧交通趨勢,也響應環保督察要求,減輕基層員工工作壓力,關注基層員工身心健康。


7個項目分屬不同的領域,但是對科技的探索創新之心相同。在現場聆聽不同領域創新的交流碰撞,是一種別樣的思維享受。臺下嘉賓都聽得非常專注。每位選手都有10分鐘展示時間以及評委2個問題提問時間。評委們的提問十分專業,選手們也回答得有理有據,讓人不禁感嘆這是一場高質量對話。



經過激烈角逐,九江一橋加固改造工程關鍵技術研究項目最終摘得桂冠,九江二橋數字化運營收費與稽核分析系統、康大高速基于大數據智慧運維管理創新項目分獲二等獎,瑞尋高速瀝青路面就地熱再生工程應用、資溪高速智慧交通—智能收費機器人應用、瑞尋高速公路綿水一二橋橋梁下部構造維修工程(夾克法)項目榮獲三等獎,江投路橋云辦公集成系統等4個項目獲得優秀獎,九江二橋被授予優秀組織獎榮譽稱號。
擂臺賽后,劉鋼向獲獎的優秀科研團隊和基層技術人員表示祝賀,同時,也代表省投資集團黨委向親臨現場的名校專家評委表示感謝。劉鋼在總結講話中指出,在“十四五”規劃開局之年,站在新的歷史起點,要搶抓新時代重大機遇,培育新動能、發展新經濟,加快促進科技創新與業務發展深度融合,為推動江投集團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動力。
劉鋼強調,方向比努力更重要,要精準把握。要主動對標對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科技創新的“四個面向”要求。動力是發展的保障,要著力培養。集團正在順應國家科技創新發展大勢,奮力推進科技創新工作,我們需要的是更多的硬核技術、硬核產品,形成硬核實力才能實現高質量跨越式發展。人才是創新的根本,要充分發掘。要在重點科技項目中發揮青年積極性,在科研實踐中鍛煉青年人才,努力使集團科技創新事業青藍相繼、人才輩出,為推動集團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提供人才保障。

據了解,擔任本次擂臺賽評審專家是南昌大學科技處處長,博士,博士生導師,教授朱正吼,省交投集團南昌東管理中心副總經理、博士、高級工程師祝譚雍,江投路橋黨委委員、副總經理、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汪冀忠,華贛環境瑞林稀貴技術總監、博士葉逢春,江投集團科技管理部負責人、博士歐陽玉平,江投集團工會辦公室負責人查金水。評審們根據項目科研水平、創新程度、項目成效、發展前景、現場表現等多維度指標進行現場打分,并決出比賽名次。此外,決賽還以微信視頻+圖片現場直播的方式,搭建學習交流平臺,方便現場外的觀眾觀摩學習。